如果大象之间打起架来,它们脚下的小草就会无端遭殃。
——新加坡前总理 李光耀
泰国要搞东盟签证!堪比申根签!
最近,我看到了一条好消息,据泰国旅游协会主席表示:
由于免费落地签政策将于2019年10月底到期,尽管有多次入境签证,但如果外国游客持旅游签到缅甸、柬埔寨、老挝、越南、马来西亚等邻国游玩,则无法再返回泰国。
图为泰国旅游协会主席Chaiyat
因此,在电子落地签免费时间结束后,泰国旅游协会计划推出东盟签证,它的性质与欧洲国家的申根签证相同,这样一来,世界各地的游客只需办理东盟签证,就能走遍东盟国家。
目前,泰国旅游协会首要任务就是把这件事情提上日程,以便在边境邻国旅游的外国游客返回泰国购物。
这就不难看出泰国的精明之处,无形中泰国就成了东南亚游客集散地,这波旅游红利是稳稳拿到手了。
无论是来自中国、印度还是来自其他国家的游客,一旦持有东盟签证,无需办理新签证,即可入境东盟任意国家,这将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提供极大的便利。
图为东盟十国
如果能够推行此签证,将会吸引大批外国游客进入东南亚各国消费。
尽管目前各国竞争激烈,但目前东盟各国需要的是不去思考互相是竞争对手,而是把彼此看作合作伙伴,互相交换游客,推动国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“东盟签证”如果真的推行,那么以后真的就“一签在手,东盟全游”。
除去旅游、美食和风景,以后到东南亚实地考察楼盘也将更为便利。
深夜电话!东南亚焦虑不安!
新加坡已故总理李光耀曾经说过,如果大象之间打起架来,它们脚下的小草就会无端遭殃。
像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之间如果发生争端,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家就会处于非常尴尬的处境,甚至可能会卷入纠纷而无端遭殃。
而泰国提出要推出东盟签证的节点也很耐人寻味,因为就在19号深夜,中美最高领导人通了一个电话。
中美贸易摩擦趋于缓和,之前的悲观预期得到了一定的修复。
在之前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,东盟从中美贸易格局的变化中获取更多的利益。
但令人意外的是,如今中美要和谈,“得利”的东盟似乎不再开心与乐观,而是对中美贸易战充满着深深的担忧与焦虑。
那东盟十国到底在担忧什么呢?
1
中国在东盟的市场占有率
东盟与中国在彼此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,其中,东盟自中国进口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。
2010年自贸区成立之后,中国在东盟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与出口相比急剧上升。
这意味着,中国企业在东盟市场的渗透效率要高于东盟企业。
东盟各成员国在中国进出口中所占的份额都相对较小。
仅有马来西亚得益于对中国出口石油,其在贸易领域在中国市场的渗透力居东盟成员国之首。
但随着中国贸易方式的调整,新加坡作为转口贸易的重要环节,其在中国贸易中所占份额也逐年降低。
近年来,中国商品在柬埔寨占据主导地位,其次是缅甸和越南。
中国商品在东盟市场的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,因为这不仅增加了东盟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逆差,而且可能加剧其内部的政治压力。
除新加坡之外,所有东盟国家在2018年都与中国存在贸易顺差。
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产业与中国不兼容,同处全球产业链低端,中国可以造的东西,东南亚多数也可以造,这就形成了同质化竞争。
东盟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,2018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额为3.88万亿元人民币,其中,对东盟出口2.11万亿元,进口1.77万亿元,顺差达3400亿。
中国对东盟贸易经常的顺差,简单地讲,东盟与中国做生意,中国赚钱更多。
尤其是印尼,最初就对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感到担忧。
与中国的贸易失衡导致印尼政府承受了巨大的政治压力。
尽管中国政府承诺投资印尼的基础设施,增加从印尼的进口,但对中国低成本进口导致本地就业岗位流失的担忧,在印度尼西亚许多城市引发了公众示威。
尽管东盟和中国的经济伙伴关系很密切,但由于规模和发展计划的不同,经济冲突的可能性不能完全被忽视。
如今,中美贸易摩擦有所缓和,本坐收渔翁之利的东盟又要开始担心自己与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。
2
夹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
在经济层面,中美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各有优劣,东盟国家努力同时搭上中美发展的“顺风车”,有些国家既要参加“一带一路”,也要参加TPP,既靠华,又靠美。中国是亚洲最大经济体,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国,对东盟投资增速加快,是缅甸、老挝、柬埔寨等国的关键外资来源国和外援国。
图为中国"一带一路"路线规划图
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实施又给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注入巨大活力,东盟多国借此加强对华互联互通、产业投资合作。
因此,东盟国家发展愈发离不开中国。
但东盟国家发展依赖外资与外贸,在中美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之下,担忧中国对东南亚投资下降,对其货物进口量下降,再度重视对美经济合作,因为东盟在贸易与投资方面对美国的需求长期很大。
中美如果发生贸易摩擦,肯定是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。
在全球产业链日益紧密的时代,如果美国和中国贸易出现问题,受损的除了中美之外,韩国、日本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也都会受到损失。
因为整个亚洲是一体化的产业链,彼此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,就连美国企业也是这条产业链中的一环。
反正不管中美贸易摩不摩擦,东盟只能夹在中间左右逢源。
3
中美谈不谈都得站队
若中美贸易摩擦继续,东盟国家将继续承受着“站队”重压。
东南亚国家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大国之间寻求平衡,这一战略也巩固了该地区的稳定,并令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之一。
但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无疑打破了这一平衡,随着两国的博弈越演越烈,东盟极有可能会面临特哥的施压,让其“站队”。
因此,就在本月下旬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东盟峰会上将通过的“印度太平洋构想”草案。
图为日本提出的印度太平洋构想
在日美提倡“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”构想和中国推进“一带一路”经济带构想的背景下,东盟为发挥主导性作用,提出自主构想,力图形成成员国间的协作。
草案提出其中将东盟定位为印太地区的“核心”,表示有意追求自身的利益,称将起到“中心性、战略性作用”,强调“要创造不是对立的,而是对话协作的地区”。
在这种情况下,东盟试图开展平衡外交,通过自主构想体现存在感的同时,东盟似乎也有意避免卷入势力纷争。
对东盟很多成员国来说,中国和美国都是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,谁都惹不起,与其站队,倒不如报团取暖。
如今看来,东南亚国家在经济上依赖中国,而在安全上依赖美国,这种脆弱的均衡容易在中美两大国冲突渐渐不可调和时被打破。
而报团取暖的东盟也正在试着寻找一个“黄金比例”,使得自己能左右逢源,谋取共赢。
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,即可获取最新越南资讯!